繁体版 简体版
桑书网 > 历史 > 火热的年代 > 第517章

巴登苯胺苏打厂在革命委员会切实的拿下了东北的控制权后,就对双方的合作热情了起来。特别是东北煤矿数量众多,极为适合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在相距荷属东印度群岛较近的情况下,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也是有利的。

在6月底前,革命委员会终于就抚顺煤矿一案和日方达成了协议,日本通过不合法的手段霸占了抚顺多个矿点之后,投入了920万日元进行了抚顺煤矿的建设,1912年刚好建成全部工程,使煤矿日产达到了5千吨原煤的产能。

在日本方面同意退出强占的土地并作出赔偿之后,革命委员会重新整理了抚顺煤矿的股权,日方股本压缩到500万日元,赔偿给中国受损商人120万日元的股权,赔偿给周边居民300万日元。革命委员会替日方出资300万元,再投资580万日元,巴登苯胺苏打厂也投入500万日元,从而将煤矿股本扩大了了2000万日元。

除此之外,革命委员会和巴登苯胺苏打厂又联合投资了一座电气化化工厂,即以抚顺的煤炭发电,然后以电力作为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厂的动力。这些投资的规模巨大,完成整个建设期都要在10年左右,不过巴登苯胺苏打厂却充满了热情。

因为当抚顺这个重化工基地完成之后,也就意味着远东地区几乎没有他们的竞争对手了。特别是利用了中国廉价能源和劳动力制作的化工品,将会彻底打败美国在太平洋西海岸的化学产品销售,即便巴拿马运河开通也是如此。毕竟此时美国化工厂的诸多原料还是德国提供的,德国人很清楚这些美国化工品的成本是多少。

而在另一方面,从东南亚获取的原油进行提炼再输出德国,将会为德国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燃料油供应基地。之前德国从美国、俄国输入的燃料油,基本上来说都是不稳定的,因为德国和这两个国家都属于濒临敌对的关系。

中国至少是一个对德国无害的国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不会因为国际关系的变化而中断向德国断油。内燃机的作用,此时已经基本为欧洲企业家所认同,但是限于石油的来源问题,德国始终不敢在国内放手发展,这导致了德国虽然是最早发明汽车的,但汽车在德国却只是奢侈品,并不能如美国那样进行全民普及。1

随着英国人于今年宣布把军舰的动力改为燃油之后,德国人就开始坐不住了,他们不得不试图跟上这股内燃机的潮流。于是对于石油的渴求,令德国人选择了和革命委员会进行更为密切的合作,而不是因为革命委员会违背承诺与其决裂。1

德国人的行动自然是威胁到了美国人对于满洲实业开发计划的实施,这使得原本就处于竞争关系的两国企业家之间更为敌视,美国人在排斥德国人深入自己的项目之余,也不得不向革命委员会开放了更多技术,以确保自己的投资份额不被德国人抢占。

比如洛克菲勒财团就加快了在营口兴建港口和石油加工厂的步骤,并试图大幅提高对于东北交通银行的控制权力。而美国钢铁公司的代表,对于鞍山的考察也很满意,对于满洲现在大兴土木的规划就更是垂涎欲滴了。

虽然美国钢铁公司认为鞍山的铁矿质量远不如美国,但是好在容易开采,加上现在规划的诸多工厂、建筑、港口、造船厂都需要大量的钢铁,在这里兴建一个长流程的大型钢铁基地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在鞍山的考察还没有完成,美国钢铁公司派出的代表就向摩根财团的代表建议,财团应当投资这个项目而不是贷款给这个项目。

和德国人、美国人相比,英国、法国、俄国却都把目光放在了城市建设和铁路建设的项目上,对于那些实业投资并没有提起什么兴趣。因为按照他们过去对中国的了解,或者说是殖民地的了解,殖民地的社会秩序从来都是不稳定的,因此投资实业是相当困难的事,特别是投资重化学工业。

一次社会动乱就足以让造价高昂的工厂完全废弃,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且殖民地民众缺乏科学素养,根本不能成为要求甚高的产业工人,好比德国在青岛投资了这么大的资金,但是真正赚钱的也只是胶济铁路和青岛的地皮罢了。

所以英国、法国、俄国的资本是不会同德国、美国争夺投资这种长期建设的项目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俄国人都想着,只要控制了满洲的城市和铁路,这些实业项目的生死其实都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因此他们在向革命委员会仪式性的抗议了几句之后,便采取了默认姿态。

而对于革命委员会来说,依托于对日战争获得的威望,确保了引入外资发展工业及基础建设的资本、技术渠道虽然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但是缺乏理工科人才的问题开始浮现了出来。

于是在六月底,革命委员会连续送出了两批留学人员。一批是留美学生,其中300名是送入美国各所大学学习理工科的;另一批50人则是送到美国海军和陆军军校学习的,当然主要是海军。

前者费用由革命委员会支付,一年约30万美元;后者则由美国政府资助,以确保中国海军军官能够接受美国海军的作战原则。自然双方也重签了伯利恒合同,合同金额从2500万两变成了25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

不过为了防止为外界干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