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桑书网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十五章,四平,守不守?

今天局委/军委们只有刘副主席一人来听课,晚上也没有组织谈天会。白天路上,唐华遇见了一次总司令,总司令一脸严肃的样子,看来根据地又有突发-情况要开会讨论了,不知道是东北还是中原。

掐指一算,这两个根据地,最近都可能发生事情……

但是唐华也不能去蹭会啊。他既不是军委也不是局委委员,连书记员都不是,准确地说唐华还不是党员,是来延安访问的民主人士。

加油,各位大佬们加油,唐华只能这样想了,历史证明zg的胜利不是偶然,那么再来一次,同样也会胜利。想到这儿,唐华放心地背上吉他,出门散步去了。

……

会议室烟雾缭绕,主席面前的浅缸,烟头已经堆得冒尖。总司令也眉头紧锁。桌上是一份东北发来的电报。

5月3日,本溪失守。

本溪失守,很可能严重影响到正在进行的四平保卫战——后世称之为第二次四平之战。

1946年4月6日,进攻四平的国军与东北民主联军前出的机动防御部队接战,至今已一个月了。

国军先是以新一军和71军两军主攻,新一军从正南,沿沈阳-四平铁路线进攻;71军在西路配合。林帅的应对也毫无破绽,野战部队先在兴隆岭和朝阳堡对新一军的新38师、新50师发起短促反击,当然没打疼这支美械军(意料之中),但林彪随即将主力转向西,专门对付战斗力比新一军低整整一档的71军。马赛克上将的71军1个整师被打废,甚至105毫米美制榴弹炮营也被缴获了一半。果军受挫之后更加谨慎,7个师抱团推进,4月底终于拱到了四平城下,围住了四平的南、西南。

但杜聿明也明白,只有7个师、只围住四平两面,无法拿下四平。要打下四平就要增兵,要增兵就要解决辽宁境内东北民主联军占据的二三线城市,才能抽出机动兵力投到四平方向。距沈阳只有几十公里的本溪就成了杜聿明的首要目标。

杜聿明派了包括新六军在内的6万人攻击本溪,本溪的程、肖部有5万人,且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与旅顺、朝鲜保持着联系,守一到两个星期就能让四平多争取很多时间。5月1日,程、肖上报中央,决心死守本溪,5月3日,中央回电表示赞赏,但就在同一天,本溪丢了。

会议室正式与会者四人:主席、总司令、刘副主席、叶军长。

叶军长虽然回到延安才一个月,但闲不住的他已开始工作了。最后叶军长采纳了主席的建议,在担任野战部队指挥员之前,先代理一下参谋工作。一是可以熟悉现在我军的状况、战法思想,二是,现在延安真的缺人……

建国后,55授衔时我军将帅如云,星光璀璨,但1946年的延安可不是这样。45年召开七大,开完会后,大部分代表委员们又回到了各根据地,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东北去了俩(后来的)元帅,山东也有俩,中原放了个刘帅,晋绥菜刀帅,华北聂帅……这还不算,因为国共和平谈判的缘故,周副主席一直坐镇重庆/南京,叶帅派驻北平,直到47年初两人才返回延安。所以现在的延安只有主席、总司令、刘副主席、彭总,而彭总又经常要外出管理部队。

人手少不是关键,关键是少了个总参谋长——后来的叶帅。看1946年到47年初中央与各根据地的电文,就经常发现中央与东北局、华东局打嘴仗的回合。当然,党内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民主传统保证了最后总是正确的一方说服另一方。但现在叶参座正在北平和国军将领们打嘴仗,延安缺个总参谋长总不是个事,对战场形势和敌我力量的量化分析判断推演,总得要一个人来做。

于是叶军长就代管起了延安的参谋工作。

要说与后来的叶总参谋长比起来怎么样?嗯,效率不够高,因为叶军长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熟悉我军部队了。

“野战部队都30万人了吗?”“哦!要组建特纵!”“哦!坦克都有缴获了!”“什么!居然弄到了3门日式152毫米重榴弹炮?还有4门十加炮?”

不过,毕竟是从孙中山身边开始戎马生涯的,经历了独立团北伐、南昌起义、新四军抗战,虽然中间afk了两次,叶军长的军事素养可没丢。现在一个月过去,他发出“哦!哦!”的惊讶声的次数越来越少,已经可以很准确地对各根据地汇报给延安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推演了。

“主席,按现在的形势,四平很难坚守下去。”叶军长综合了一大叠的电报、资料,在地图上将东北态势全部标志清楚,抬起头来说道。

主席和总司令沉默地看着桌上的地图,一时没有说话。

“程、肖部5月1日与果军进攻部队交战,5月3日即放弃本溪城,可见未与国军主力部队发生恶战。因此我判断,果军参与进攻的这两个军战斗力几乎没有损失,可以马上投入下一阶段的战斗,也就是收拢部队,从沈阳沿铁路线快速前往四平参加攻城。当果军这两个军抵达四平时,我军面对的就是新一军、新六军、52军和71军,四个军十多万人

,其中两个全美械军。如果坚持死守四平,那么我军在四平可能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叶军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