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桑书网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205章,从大冶到武昌

在正月这段时间,电子信息工业局最悲催的大概就是杭州雷达所派来给舰载雷达故障“擦屁股”的小组了。

一开始认为是雷达伺服电机的问题,雷达小组现场检查故障,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不是雷达没稳定好,是电机转速变化量不按控制指令来,导致跟踪目标丢失。雷达小组当场把舰载雷达大卸八块,还让杭州往上海运零件,折腾了大约10天,重新组装起来再开机,直接黑屏。

从头开始找雷达的故障根源,最后拆开雷达控制箱,这才发现里头的电容已经爆了三四个,这是长期在海边工作,雷达元器件在高湿度高盐度环境下完蛋了。

在唐华电话指导下,雷达小组重做雷达的机箱,整个全密封起来,只留一个带空气除湿的小洞做气体交换,发热量大的几个元件安排在箱子边缘,用导热管把热量排出箱外。看着雷达小组在舰上和码头上忙碌的样子,唐华觉得华东海军的高司令员真是太有远见了,是他坚持让舰载雷达、导弹火控系统在春节前就出海试验,所以这些故障提早发现,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调整。

看样子整个二月份,雷达小组都要排除故障和修补缺陷,3月初重装之后可以再出海测试测试,就算测试再翻车,雷达小组都还有足够的时间再排除一次故障。

雷达故障的排除并没有唐华什么事,他春节除了在家就是在计算机所,和列别杰夫鼓捣第三代超级计算机t52,在2月15日装配调试完毕,2月19日把t52的16个机柜、5台显示器和一大堆附件装了三个车皮,往蛟河的50中心送去。

……

“大冶这地方怎么这么难走……当年日本人是怎么一年运出去几十万吨铁矿的……”

从上海到大冶,铁路换水路,水路再换陆路,从大冶旁边的长江码头上岸,就既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只能骑马了。

唐华和钢铁工业局副局长鲁达一人一马,身后是几个钢铁工业局和重工业部的干部,颤悠悠地走在去往铁山的丘陵小路上。

幸好劳资在乌梁素海学过骑马。

小山路旁边就是大冶铁路,时不时可看见路基被山洪掏空或坍塌,或者是铁轨和枕木大段缺失。即使有残存铁路的地方,也是枕木腐朽铁轨脱线。可想而知大冶铁矿里头是个什么景象……

在当年的汉冶萍钢铁联合体,大冶铁矿的矿石用这条三十公里的区域铁路从矿山运到长江码头,再运到汉阳铁厂。

和汉阳铁厂20年代衰落30年代废弃不同,大冶铁矿和大冶铁路一直忙碌到1945年,因为日本从1904年起一直在买大冶的铁矿石,北洋政府时期完成了对大冶的资本控制,1938年起直接占领掠夺,四十年总计从大冶刮走1500万吨矿石。1945年日本人走了,国府用4年时间就把大冶铁路连同铁矿山给废了。

唐华是总理叫过来定武钢项目的,但是在定钢铁厂之前先得确定铁矿行不行。

大冶铁矿的品位在中国境内矿山中算高的,大部分矿品位在50%以上,有些甚至接近60%,低磷高硫。但大冶有一个好处:它的露天矿很多。

至于储量,50年代会勘测出总储量1.1亿吨,后来又发现了部分新矿脉,最终总储量3.5亿吨,有开采价值的储量是1.5亿吨。按武钢的建设规划,应该可用个20~30年,三十年之后……淡水河谷65%品位的矿砂应该能接济上了。

“鲁局长,看来钢铁工业局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唐唐华说,“大冶铁路和码头等于都是废弃状态,修复到可用状态跟新建差不多。而现在这个码头区的吞吐量又比较有限。应该修武大铁路。”

鲁达:“是的,大冶铁矿最高峰的时候一年也就运出100万吨铁矿石,武钢建成投产后年消耗铁矿石会达到200万吨,二期三期全部建成后有400~500万吨/年,与其修复旧码头,扩建两处码头再购置矿石驳船,不如修一条从武昌到大冶的铁路。”

唐华:“武大铁路的报告打到铁道部之后,铁道部那边表示有些困难?”

鲁达:“铁道部倒不是说修不了,而是说人力物力很难调配,毕竟现在全国到处都在修复废旧铁路和新建铁路。滕部长说,如果能晚1年动工,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唐华:“我和陈副总理花了老大功夫才把武钢的动工时间比1950年的初步方案提前了18个月,如果一切正常,1956年初武钢就要试运行。看来回去以后还是在铁道部那边摆事实讲道理……铁矿和钢铁厂肯定要同步投入使用,不能一个等一个。”

唐华琢磨,如果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志愿军铁道兵工程兵一下子就能抽调半数回国(剩下一半在朝鲜帮忙两年修桥铺路),铁路建设的人手就会多出很多……不过现在还没结束。但1953年肯定能结束,也就是比原历史提前一个月还是两个月的问题。到时候铁道部那边就会有意外的援兵加入战场……但最好武大铁路还是早一些开工,最多推迟6个月,推迟1年的话就算志愿军铁道兵回国也赶不回工期了。

……

走到大冶的露天矿坑边,这种人工硬生生改变自然地理的景观真是让人目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